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师德标兵】黄丹丹

   时间:2025年09月29日 16:11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责任编辑:jsgz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始终以“立时代公民,担国家责任”育人圭臬,扎根教学一线,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从教以来,我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持续创新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科研探索和专业引领等方面不断突破。现将个人成长与工作成效总结如下,以期在反思中进步,在展望中前行。

一、师德师风:以德立身,践行教育初心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作为贵阳市优秀共青团员,我始终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严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参加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依法执教,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终身使命。工作中服从学校安排,连续多年承担超负荷教学任务,主动担任班主任、教工团支部书记等职务,以实际行动诠释教育者的担当。、

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与品德培养。所带班级学风严谨、凝聚力强,这源于我坚持“尊重、理解、共情”的家校沟通原则。针对部分学生因家庭压力、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问题,我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并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缓解情绪。一年内,班级违纪率大幅下降,学生成绩大幅上升,多名学生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同时,我积极参与学校师德培训,始终以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此外,我深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在日常教学中,我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数学课上结合“中国航天成就”讲解几何应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回顾过往,我坚信师德是教育的根基,未来将继续以德润心,坚守教育初心。

二、教学工作:深耕课堂,追求卓越成效

教学工作是我的核心阵地,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精准施教和创新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 精准施教,质量为先

日常教学中,我认真备课,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面对不同层次班级,我通过“分层备课-动态调整-个性化辅导”教学模式实现精准突破。例如2023年指导物生政B班时,针对学生基础薄弱问题,开发“思维导图+错题闯关”训练体系,半年内班级数学均分提升12分,学考合格率达100%。在2024届高三冲刺阶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薄弱点,制定“专题突破+限时训练”方案,使物化政A班在九省联考中数学均分超省示范高中平均分15.4分。

2. 创新实践,激发潜能

积极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参与开发《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将数学史、科技前沿融入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在2022年贵阳市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主题研讨活动中,我执教的《总体集中趋势的估计》展示课,以“统计学专业毕业生招聘会”导入,模拟真实场景,学生分组分析就业数据,课堂互动热烈,获听课教师一众好评。

三、教育科研:以研促教,引领教学改革

1. 课题研究助推课堂转型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课题《核心问题驱动的高中生数学课堂体验实践研究》,构建“问题链—探究场—反思环”教学模式。主持校本教研《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形成“错因归类—算法重构—迁移应用”训练体系。

2. 笔耕不辍深化理论积淀

近五年发表教学论文4篇,其中《基于核心问题驱动的高中数学课堂学习体验实践研究》获省级三等奖,该文结合案例分析了问题驱动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思辨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被《数学之友》期刊收录,探讨了如何通过辩论式教学提升学生逻辑能力。2024年,我参与编写的《知识建构、问题生成、方法提炼、素养培育》专著中,我撰写的文章《融计数原理,探定理生成》获专家高度评价,该文以组合数学为例,阐述知识建构路径。

四、专业引领:辐射带动,促进共同成长

1. 示范引领树标杆

自2023年加入唐昌荣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工作室相关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教学技能比赛。荣获2024年“贵阳市教坛新秀”称号和2023年“贵阳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四次承担省、市级公开课,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反响较好;连续3年担任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工作,并于2019年为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做讲座;在各级教学设计比赛活动暨教学技能比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其中教学设计类奖项5项,解题类奖项4项,实验类奖项1项,微课类奖项1项。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个人能力,更树立了专业标杆。

2. 资源共享促发展

开发微课资源包2个,其中《“燃烧镜”——抛物线的光学性质》获贵州省微课比赛一等奖。两次作为主要负责人命制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联考数学卷,参与命制的新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被西南地区多所中学采用。

五、反思与展望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之路漫漫,我愿以“匠心”守初心,用“创新”致未来,在培育时代新人的征程中继续书写教育人生!

上一条:【师德标兵】金庆莲
下一条:【师德标兵】华宇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