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师德标兵】华宇

   时间:2025年09月29日 16:08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责任编辑:jsgz

作为一名在高校讲台坚守20年的教师,本人始终认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是政治信仰的纯度、育人情怀的温度、学术追求的深度的有机统一。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备课的字斟句酌里,在每一场课堂的思想碰撞中,在每一次与学生的真诚对话间。以下从四个维度总结自己对“师德标兵”的理解与实践。

一、以“忠诚之心”铸魂:做政治坚定的“举旗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本质是“政治课”。“师德”的首要标准,是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本人自立“三个必须”的政治准则: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党的创新理论,确保课堂讲授与中央精神同频;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绝不为博眼球传播错误观点;必须将“国之大者”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把握“中国之理”。

20年来,本人长期坚持观看《新闻联播》、学习“学习强国”平台;每轮课程开课前,本人会系统梳理中央最新文件精神,确保“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等新提法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本人建立“理论-政策-实践”三维分析框架,带领学生从“乡村振兴数据”看“共同富裕逻辑”,从“科技攻关案例”悟“创新驱动战略”,用数据和事实增强理论说服力。

本人深知,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站位决定了课堂的思想高度。只有自己先“真学真信”,才能让学生“入脑入心”;只有把“两个维护”“四个自信”转化为教学中的“理直气壮”,才能培养出“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

二、以“深耕之心”立学:做教学创新的“探路者”

“师德”不仅是精神境界,更是专业能力。作为思政课教师,本人始终认为: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堂,才是对师德最生动的诠释。

针对“00后”学生认知特点,本人构建了“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理论深度:打破“知识点堆砌”的传统讲授,建立“问题链”教学法。例如讲“矛盾分析法”,从“学业与实习的时间矛盾”“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的价值矛盾”切入,引导学生用理论工具分析现实问题,再回归教材提炼方法论。

实践温度: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指导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指导培养了唐浩、简旭坤、田青青,徐来富等优秀毕业生。

教学创新的背后,是持续的专业投入。本人坚持每年参加2次以上教学培训,研读10本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类专著;每轮课程结束后,本人会整理学生反馈的“高频问题清单”,针对性优化课件;疫情期间,为提升线上教学效果,本人自学视频剪辑、互动软件使用,大大提升线上课程互动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

本人始终相信:思政课的魅力不在“灌输”,而在“唤醒”;教师的价值不在“告诉学生答案”,而在“教会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

三、以“求是之心”问道:做学术为民的“践行者”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思政课教师既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而学术研究是连接二者的桥梁。

本人的研究始终坚持“三个导向”:

问题导向:聚焦学科专业发展领域的现实问题。针对“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问题,申报获批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第一项贵州省哲社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贵州农村基层治理互嵌的模式及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3GZYB21。参与国家哲社一般课题两项:《返乡农民工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行为选择及其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BGL0031;《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机制及其协同推进研究》项目编号:20BSH078。

服务导向:主动对接地方需求。近年,参与“毕节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基层调研,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信息,参与撰写了多篇毕节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报告。

在学术研究中,本人始终坚守“三个底线”:不做“书斋里的研究”,所有成果必须基于田野调查;不搞“为论文而论文”,选题必须回应时代关切;不参与“学术挂名”,所有成果均为独立或第一作者完成。

本人深知,学术研究是思政课的“源头活水”。只有让研究扎根中国大地,让成果服务育人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四、以“纯粹之心”立范:做默默耕耘的“奉献者”

20年来,本人始终保持将许学校、学院发展放在第一位,

从成高合格评估到新校区建设,从本科合格评估到师范专业认证,从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到全省重点马院建设,本人先后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师党支部委员,学院工会委员等工作。一直默默耕耘,为学校、学院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结语

20年的思政课教学生涯,让本人深刻体会到:师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是备课时为一个案例反复核实的严谨,是课堂上为一个疑问追根究底的执着,是学生迷茫时一句“本人陪你找答案”的温暖,是面对诱惑时“守好讲台”的坚定。

未来,本人将继续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要求自己,用真心守好思政课主阵地,用行动诠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因为本人深知:今天的思政课,种下的是青年的“精神基因”;明天的中国,需要的是有信仰、有担当的“强国一代”。

1BC3D

上一条:【师德标兵】黄丹丹
下一条:【师德标兵】胡静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