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届最美“印山红烛”】杨辉

   时间:2022年09月10日 15:07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责任编辑:jsgz

杨辉,1984年7月生,中共党员,侗族,贵州石阡人。2008年本科毕业于贵州大学设计系,2008年8月进入贵阳市建筑设计院工作,2010年考入贵州师范学院,成为贵州师范学院大家庭的一员,并于2010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9月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研究生学习,2015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场地美学与空间形态研究。现在任美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在师范学院工作的12年间,教学、科研方面始终坚守爱岗敬业的职业标准,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争做关爱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些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教学实施情况

自到校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奋战在教学的第一线,始终把课上好、课上精、课上实,作为自身的职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好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十多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教学事故,没有懈怠推脱过一项教学任务。没有违反过一条职业道德标准。依然保持着一颗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心,在教学上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将贴近社会实践的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了解学习专业的发展动态,与时俱进地探索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除了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以外,还积极主动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虽然这么多年科研项目是他的弱项,不过还是积极努力的坚持申报,在2019年申报贵州省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贵州屯堡聚落街巷空间的景观社会学研究》获得了立项,并已顺利完成结题,研究成果获得“良好”等次。并以此为契机,将课题研究带入课堂,让学生参与调研和实践锻炼,将科研和教学融会贯通,才是真正践行应用型办学理念的有效路径。除了教学科研的本职工作之外,还担任了2018级数字景观班学生的学业导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成长悉心指导,为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建言献策,积极引入外部社会资源对接专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的输出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也长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设计专业竞赛,并多次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环境艺术“青年设计师”双年展,学生作品《归家》获得全国优秀奖

2018指导学生参加多彩贵州高校毕业设计联展,学生作品获得两个优秀奖,两个入围奖。

2020年12月,指导学生《数字景观艺术工作坊》获得第六届大艺展艺术工作坊省级二等奖。《家园》作品获得动画组省级三等奖。

2018年暑期带领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到达印江县的杨柳塘村,用画笔妆点美丽乡村,用艺术侵染基层底色。服务乡村是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地去引导学生对乡村发展充满信心,在烈日炎炎的暑假和学生们一起在当地驻扎了一周,服务了周边的四个村寨。为当地美丽乡村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微薄之力,回来之后被学校评为了优秀指导教师。

二、科研及获奖情况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积极从事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论文撰写,近年来,通过不断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9年申报的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贵州屯堡聚落街巷的景观人类学研究》获得立项,并已经顺利完成结题,获得良好等级。在2020年申报的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贵州屯堡聚落街巷的空间人类学研究》获得立项,正在组织申报结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也撰写了两篇篇高质量论文并已发表。

(一)2015年获得第七届贵州省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二)2017年考核被评为贵州师范学院2017年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

(三)2017年获得学校“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

(四)2019年考核被评为贵州师范学院2019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

(五)2020作品《中国贵州梵净山水博馆设计方案》入选六届全国师范大学教育高峰论坛教师作品展

(六)指导学生参加2021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 ,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社会服务情况

2019年承担了学校安排的 “印山书院”设计任务,在学校领导提出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精心组织和匠心构思,并结合了学校许多专家学者给出建议和意见,不断修整和完善方案,尽其所能地为师院量身打造出属于自身办学定位的文化景观,在几轮修改之后,终于圆满的完成了整套设计方案。并在2020年按照设计方案修建完成,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这次学校自身项目的实践锻炼。使自身有两个方面的深切体会,一是作为一名专业设计师,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有这样的专业素养可以承担起大型景观项目的设计任务。二是作为师院人更懂得师院的文化和办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更加懂得师道和师德为何?这也是这个项目要紧扣的灵魂所在。师院人做师院事可以更好的把握定位了解需求,把这些学校的定位和文化的需求融入到设计项目之中,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学校量身打造属于师院人的人文景观。

2022年带领学生帮扶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共同缔造”的乡村营造活动,与老百姓一起共建共享,一起交流探讨改造方案,围绕高校服务地方乡村建设定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并与驻村第一书记共同发动村民一起改造村落环境,通过抖音号“古村28”的发布和传播乡村改造的探索实践,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寨村成立新媒体“古村28渡”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播报驻村书记谋划发展,高校设计教师发起 “共同缔造”的乡村实践做法,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成效逐步凸显,一是全网粉丝已有25万,为各地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村支两委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二是通过“共同缔造”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建设的积极性;三是通过新媒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寨,感召了部分青壮年回乡创业发展;四是引起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对乡村振兴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五是带动乡村旅游,将游客引流到村寨观摩、旅游,购买农特产及拉动餐饮住宿消费,促进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上一条:【首届最美“印山红烛”】吴晓英
下一条:【首届最美“印山红烛”】吴科玉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