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科玉,女,汉族,厦门大学文艺学研究生。2003年7月进入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2008年改制更名为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工作至今,现主要承担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和《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工作。十九年的教学经历,让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责任和脚下的路。
一、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一直自觉维护党的形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教育初心,秉承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具体工作中努力践行“知行合一”,体现出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思考和选择,有着坚定地理想和信念。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时刻注意自身的教师形象,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爱岗敬业,面对相对繁琐的工作和相对艰苦的教学条件毫无怨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正表现了一名优秀教师为学校大局着想的风范,在年轻教师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她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师她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思想,争做“四有”教师,认真钻研、严谨笃学,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树立了一种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将自己的德、识、才、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为贵州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了一批合格的人才。
二、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并重
在我校工作的十九年时间里,她一直处于教育一线,承担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和全校各专业的《大学人文与乡土教育》《普通话》课程。近五年共完成教学任务944学时,除此之外还担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兼任学院“扶风诗社”的社团指导老师和学院基层工会主席。面对繁杂的工作她没有退缩,在她看来,这是学院对她的信任,更应该勇于承担。为此她积极跟家人沟通,协调好家庭生活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妥善做好安排,努力做到家庭与教学工作齐头并进。
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教学中本着上好每一节的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两手抓”,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年来她指导的学生在各个方面获得各级多个奖项,如王洋在2019年全省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夏石琴的毕业论文被贵州师范学院评定为2022届“优秀毕业论文”;王朝婷被评为贵州师范学院2022届校级优秀毕业生,贵州省2022届省级优秀毕业生。她的真诚与无私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与尊重,2010年获得校级优秀实习指导老师称号;2014年指导我校在全省大学生“红楼梦”戏剧小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15年获贵州师范学院2014-2015学年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贵州师范学院2019年度“优秀教师”,在每一次的学生评议中都名列前茅。
三、教学与时俱进,持续推进教研
为了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持续推进教研,她还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优化知识结构,努力拓展理论视野,认真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在现有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持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水平。在她的课堂上,注重课程文化性和知识性的结合,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建立有机关联,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达成立德树人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发掘这些资源,将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思政角度改革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2021年以吴科玉老师为带头人的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作为校级教改项目正式立项,同年还申报了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校级项目,也成功立项。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作为学院的一线教师,她真诚地希望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聚阳才能生焰,拢指才能成拳。一个人的奋斗,能够成就更好的自己。大家的共同努力,就能铸就集体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