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师德标兵】邹雪锋

   时间:2025年09月29日 17:10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责任编辑:jsgz

不忘初心,坚守拼搏

邹雪锋副教授虽出身于农村普通家庭,生活条件艰苦,但这种环境却恰恰使“乐观、好动、爱探索”的他从农村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找到了自我,造就了他一颗对世界充满“探索”欲望的心。自初中开始,绚丽的化学世界便让他为之着迷,使其立志成为一名“化学家”,虽高考失利去到了一所普通的本科高校,但其始终不忘“探索”初心,入校便定下“考研深造”的决心,整个大学期间始终拼搏努力,斩获各类奖项超30项,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家211工程高校”河北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尽管“科研之路”极苦,但他却“化苦作甜”,坚信“笨鸟先飞”的他每天最早到最晚走,春夏秋冬从未间断,终究不负所望,取得多项优秀科研成果,发表SCI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得河北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优秀硕士毕业生”等荣誉,创造课题组历史记录。入职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后,仍坚守“探索”初心,仅在半年的时间里就在国际顶刊JACS上发表重要“引领性”论文,并获批一项30万元的院级科研课题项目。虽取得一些成就,但他却仍不满足,毅然决定继续深造。来到“国家985工程高校”重庆大学后,他不改“每天最早到最晚走”的作风,坚守拼搏,三年博士生涯开发多项重要技术,发表多篇SCI论文,并在“首届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核心板块“献礼建党10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产业基石-新材料展区上代表重庆大学的两项关键技术之一参展,成果被中国教育在线和学习强国报道,创造课题组历史记录。入职贵州师范学院后,虽遭遇三年“新冠疫情”,但他仍始终不忘初心,坚持苦战在科研一线,与时间赛跑,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应用。四年多来,在多个国际顶刊上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9项,已授权6项,推动我校在航天航空、车载系统等领域与多家央企、民企建立合作关系,填补了我校领域空白。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邹雪锋副教授本科就读于一所师范院校,其深知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明白高校教师对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成为一名教师后,他一直铭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恪尽职守,把“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切实践行于教学教育实践中。他不断提升和强化自我,始终坚信“只有自身本领技能、道德素养过硬过关才能有教书育人的资格”,始终把先锋模范作用凌驾于自己的一切行为之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什么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虽然身处科研部门,可不参与教学,但他一入职便要求参与教学工作,主动承担课程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他一直坚信教育的能量,始终把“积极、乐观、向上”的价值观作为教学教育的主导线,言传身教于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用实际行动把自己所学报效党和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目前,已连续进行四届本科生教学工作,培养本科生15名,协助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余名,主动担任班级辅导员,得到了学校、学院以及学生的高度认可。

守正创新,始终如一

坚持“笨鸟先飞”的他十年如一日,千锤百炼,终获展翅。邹雪锋副教授主要从事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专业的研究方向,重点聚焦储能新型关键材料研发和材料表面防护技术开发,在材料微结构调控、相转变、形貌控制、缺陷工程、复合表界面设计等方面以及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和表面防护的应用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截至目前,已在J. Am. Chem. Soc.、Energy Storage Mater.、Adv. Funct. Mater.等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Highlight”论文1篇,EIS高被引论文3篇,总被引超2300次,单篇最高被引超790次。技术应用先后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优秀奖1项、中国表面工程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发展了多项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石墨烯高效制备技术,为石墨烯及其相关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2)揭示了惰性阴离子对电化学沉积反应的控制行为,明确了惰性阴离子对电极材料电化学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机制;(3)揭示了表界面特性对金属基质表面原位生长活性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作用机制;(4)揭示了过渡金属硫化物电极材料相及形貌的演化行为,为硫化镍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提供了技术策略和理论指导;(5)发展了金属电极枝晶生长控制及匹配电极优化策略,为长寿命、高活性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了技术策略和理论指导。同时,以开发的关键材料制备技术为基础,为贵州梅岭电源公司完成了1项横向课题,形成了直接经济效益超400万元,并与该公司合作进行技术再研发,开发了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制备技术。此外,与重庆海联水性涂料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实现纳米材料技术在防护涂层技术中的应用,形成了直接经济效益超1亿元。先后与重庆大学、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重庆海联水性涂料有限公司、重庆立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推动了技术的应用。


下一条:【师德标兵】主懿芹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