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关于印发《贵州师范学院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3年09月22日 16:43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责任编辑:jsgz

贵师院发〔2011127

 

各学院(部)、各部门:

《贵州师范学院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已经学校讨论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做好我校2011-2015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部署,推动我校高等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贵州师范学院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20112015年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现学校总体建设目标,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保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文件中发〔201012号)和《贵州师范学院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贵师院发〔201122号),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现状

(一)主要成绩

近年来,学校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全校倡导“学生是根本,教师是主力军”的服务理念,确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目前,学校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有一批省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62人,其中正教授32人,副教授10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8%,具有博士学历(学位)32人、硕士学历(学位)教师202余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43.7%35岁以下青年教师2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2%;校级学科带头人7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管专家1人。这支队伍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学校实现总体建设目标,提升办学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问题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快速建设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61人,师资队伍总量不足,对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高层次人才缺乏,专任教师具有正高职称的比例偏低,学科带头人偏少,学校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学历层次和高级职称比例急需提高;年龄和学缘结构不尽合理,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比例较大,省外院校毕业的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接近45%;新增学科专业和新设教学部门教师紧缺,2009年,学校新增体育、艺术类专业和新设马列主义教学部、大学外语教学部,虽然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一些专任教师,但仍然满足不了学科建设的需要;创新团队缺少学科领军人物,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不多,组成人员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合理的梯队,对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人才队伍的整体科研实力影响较大。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师为本、人才强院”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突出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地位,按照“增强队伍、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提高能力”的思路,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为学校实现总体建设目标,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三、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围绕学校发展总体目标与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有关师资的办学条件要求,坚持“人才强校”,在增加师资总量的同时,以着力改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和提升整体科研、教学水平为重点,打造一支与办学规模相一致、与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相适应,由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名人和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骨干引领的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子目标

1.数量足够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2015年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3500人,按照生师比低于181的比例,专任教师至少达到750人。

2.结构合理

1)学历结构:着重提高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教师比例。到 2015年,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教师达到200人左右,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左右,具有硕士学历(学位)教师达到4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以上,其中35岁以下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本年龄段教师总数的80%以上;

2)职称结构:2015年,高级职称总数达到292余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211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

3)年龄结构:2015年,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左右,3550岁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左右;

4)学缘结构:力争2015年省外院校毕业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

5)学科结构:保证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充实新增学科教师力量,优先引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以及新增学科(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急需的教师,努力形成一支符合学校定位,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6)层次结构

2015年学校力争具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2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5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5人,校级教学名师15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30人;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引进高层次候鸟型人才6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省管专家24人。

3.质量上乘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政治、业务标准并重原则,不断强化依法治教、以德育人的观念,积极挖掘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涵,探索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倡导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精神风尚,定期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创建一支德才兼备、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一切工作紧紧围绕教学展开;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以高水平的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建设步骤

(一)奠基阶段。时间为2011——2012年。其主要任务是:为适应学校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后办学规模相应扩大的状况,拓宽进人渠道,引进和聘用满足教学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增加专任教师和公共基础课教师数量,对教师紧缺的学科专业,放大用人计划数量,在尽快补充数量的同时,逐步提高质量。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2011-2012年,计划引进博士40名、高层次候鸟型人才2名。通过招考聘用具有硕士学位(学历)或副教授职称的优秀人才80名左右,改善学历学位结构,力争到2012年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有关师资的办学条件要求,为创建一支与办学规模相一致、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奠定基础。具体进展见下表(表一):

表(一):

 


按职称分

按学历学位分

2011

560

19.61

40

130

390

30.3%

50

280

230

58.9%

16

2012

640

18.81

44

155

441

31.1%

80

320

240

65.6%

7

(二)推进阶段。时间为2013——2014年。其主要任务是:为适应学校办学层次实质性提升、新增专业以及办学规模相应扩大的发展态势,较大幅度地补充教师数量;通过公开招聘有计划地引进学科建设需要的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硕士和副教授,有计划聘任部分专家学者来校短期任教、讲学或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根据学校财力情况,逐年增加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校外进修、培训数量,利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 2013-2014年,引进学科、学术团队领头人、高层次候鸟型人才24名,博士4050名;在优势学科专业领域力争拥有一定数量的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着力改善教师结构,从而使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创建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奠定良好基础。具体进展见下表(表二):

表(二)

 

 


按职称分

按学历学位分

 

 

 

 

2013

680

18.4:1

48

180

452

33.5%

110

350

220

73.5%

10

2014

720

18.1:1

52

200

468

35.0%

150

380

190

81.9%

8

(三)巩固阶段时间为2015年。其主要任务是:为适应学校开始向地方综合大学实质性过度的新形势,继续引进和聘用满足教学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为重点,稳步提升高级职称教师、正高职称教师的比例,从根本上改善学历学位结构,在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领域力争拥有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名人和教学名师,从而使师资标准条件得到明显优化,建成一支相对稳定、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具体进展见下表(表三):

 

表(三):

 

 


按职称分

按学历学位分

 

 

 

 

2015

759

18:1

55

211

493

35.0%

200

400

150

93.3%

10

五、发展对策

为确保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学校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制度为切入点,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在扩充专任教师数量的同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建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机制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围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建立起研究、协调、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重大问题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工作协调持续发展,确保各项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完成。

师资队伍建设日常工作由人事处牵头,协调学校相关部门,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有关人才政策,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工作,特别是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各学院(部)、各部门要提高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统一思想,树立全局和长远观念,要协调处理好学校、学院、学科负责人关系,分解人才队伍建设任务,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各学院领导班子和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

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保障,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贵州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方案》、《贵州师范学院公开招考教师方案》、《贵州师范学院引进高层次候鸟型人才规定》、《贵州师范学院教职工攻读学位提高学历管理规定》、《外聘教师管理制度》、《贵州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传、帮、带制度》、《贵州师范学院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等相关规定,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三)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教师补充工作

1.按照学校优化教师指标的要求,分析现有教师队伍状况,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教师补充计划和落实措施。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责任体系,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2.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对急需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梯队骨干、候鸟型等高层次人才,出台强有力的竞争性措施,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提高引进质量和效果。

3.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教师补充,要充分发挥学院和学科带头人的主动性,瞄准校外著名大学和重点学科,引进补充优秀人才和高层次候鸟型人才。同时继续做好面向海外公开招聘教师工作。要严把引进质量关,引进的教师必须进行严格考核,经过学科专家的评价论证,执行引进审批程序。

4.切实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补充高水平教师的相关待遇,在职务聘任、安家费、启动费、工作条件、住房等方面做好配套服务与保障工作。

5.加强部分学科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部分学科兼职教师队伍,每年控制在80名以内,随着各学科教师变化,实行动态管理,逐年减少,逐步缓解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通过聘请兼职教师的过渡,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合理化、优质化的轨道

6.加快教师培养、培训步伐

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力争与青岛大学合作举办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班,为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创造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派出访问学者、骨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听学术讲座、校本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每年举办一期全校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力争各学院每年至少派出2名专任教师到校外进修、培训,根据学校财力情况,逐年增加教师校外进修、培训数量。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资金, 2011-2015年,在教师在职培训和学术交流方面,每年选拔推荐510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每年选派30名左右专任教师到校外进修、培训;每年派出48名教师分别到国内或国外知名高校进行一年以上访学;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年选派35名具有实验师任职资格的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访学深造。

(五)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根据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精神,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发挥人才最佳绩效为目的,通过理顺体制、精简机构、竞争上岗,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断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遵循“按需定编,按编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办法,健全各类考核奖惩制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对不能取得高校教师资格或连续两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施解聘、缓聘、低聘,实行岗位聘任中的合理分流。

(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经费管理、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物质基础。为保证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的同时,学校要加大投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教师培养经费,用好管好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专款专用。2011年—2015年学校预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2200万元左右,其中:用于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引进经费大约200万元左右;引进候鸟型人才经费大约160万元左右;教授、博士引进经费大约1000万元;教师进修培训经费800万元。

 

上一条:贵州师范学院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关闭